事件
2023年8月24日,日本福島第一核電站啟動核污染水排海,引發全球高度關注。首次排海每天將排放約460噸,持續17天,合計排放約7800立方米核污染水。如果核污染水一直增加,排海將會一直持續。預計未來日本核污染水排海至少要持續30年。
我國目前應對措施:海關總署決定自2023年8月24日(含)起全面暫停進口原產地為日本的水產品(含食用水生動物)。
核污染
產生來源: 1.有核武器實驗、使用,核電站泄露,工業或醫療上使用的核物質遺失等。2.核武器爆炸 :熱輻射傷害 、核輻射傷害 、放射性存留。
核電站受損后,核污染是通過何種途徑發生的呢? 首先一處損壞的核電設施會釋放一定量的放射性物質,其中一些“壽命短”的放射性物質相對來說危害不大,另一些"壽命長"的放射性物質則要危險得多。這里的所說的"壽命",是指"半衰期",也就是放射性物質的原子有半數發生衰變時所需要的時間。據了解,利用高溫分裂鈾的過程會產生一百多種新的化學物質。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后,會釋放一些較低毒性的放射性氣體,包括氮-16、氚和氪。這些氣體比較輕,會快速消散,對人類的危害不大。氮-16迅速轉變為穩定的氧。氪氣很輕,進入大氣后迅速消散。氚氣能量很低,半衰期為12年。當它衰變時,會以穩定的氦氣形式存在。然而,衰變也是核反應,也產生輻射。據了解,核反應堆完全熔解后,會釋放出另一種危險物質銫-137。銫-137有劇毒。銫-137的半衰期為30年,人會通過食物和水將其攝入,或類似灰塵被人吸入。與其接觸,會增加癌癥的患病率。
核污染對人體可能的危害
核污染是指由于各種原因產生核泄漏,甚至核爆炸,而引起的放射性污染。與其他污染相比,核污染具有危害范圍大、破壞性強、持續時間長,且事后處理復雜的特點。核污染產生的放射性核素可對機體產生較強的輻射,對人體可導致急性放射病、白細胞下降,還可能影響生育,甚至導致癌癥。
輻射檢測項目與標準
為應對海洋放射性環境風險,實驗室開發了放射性相關測試能力,讓你產品用得更放心,專業的檢測為你產品保駕護航!
針對領域:化妝品、食品、保健品、飲用水、環境、土壤、建材、陶瓷、家具、礦產、海水、壓艙水、海域周邊生產企業產品(涵蓋各領域)還可以根據你的要求定制化服務。
浙公網安備33020902000404號